合上这本书,我最深的感受是:这不是写出来的故事,而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文字。书中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,只有一个在里下河平原上奔跑、对万物充满好奇的少年。他用清澈的眼睛观察乡村的四季更迭,用敏感的心灵体会成长的甜蜜与苦涩。他的童年,是由一个个沉重的节气串成的:
他会在大年初二的立春,全家摇船去冰封的田野“扯盐巴草”喂猪。远处鞭炮声声,他咀嚼着草根“有点甜”的滋味,懵懂地体会生活的重量。
他会在雨水时节,忍着“白化肥”刺鼻的气味,满脸是泪地跟在母亲身后为麦苗“追青肥”,甚至开始思考“小孩子有没有腰”这样的“哲学问题”。
他会在惊蛰时分,仔细研究哪些“虫子同学”会被春雷唤醒,它们又如何在自然的法则中努力生存。
为什么我特别想推荐这本书?
因为我们许多人,正是从这样的平原走来;我们的父辈,正是书中的“父亲”与“母亲”。他们从不说爱,却把爱化作“扯不完的盐巴草”,变成“从牙缝里省出来,用肩膀扛起未来”的坚定信念,是那沉默而坚韧的“狗牙根”。
对孩子们来说,这本书是一扇窗,让他们看见父辈的童年。他们会明白,有一种童年没有电子游戏,却拥有一整个自然的奥秘;有一种成长叫“吃苦”,而苦的尽头,是生命回赠的甘甜。书中的少年教会他们与自然相处、从生活中学习,在平凡的日常里修炼一颗丰盈、强大且善良的心。
对忙碌的成年人来说,这本书是一把钥匙,帮我们找回最初的自己。它能将我们从繁忙的工作与琐碎的生活中抽离,带我们回到那个最简单的自己。读它,或许能缓解我们的“成长焦虑”,让我们记起:最本真的幸福,其实一直都很简单。它也是一座亲子沟通的桥梁,让我们有机会对孩子说:“看,爸爸妈妈小时候,也是这样长大的。”
因此,我发起一个倡议:这个周末,让我们开启一场家庭的“平原共读”。您可以与孩子一起读这本书,然后走出去散散步,看看花草,聊聊您的童年与家族往事。让这次阅读,打开记忆的宝库,连接三代人的情感,重新建立我们与这片土地最本真的联系。
全民阅读,从读懂我们脚下的这片平原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