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记泰州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微信登录

微信扫一扫,快速登录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397|回复: 0

泰州阿姨背负52枚蜂针!夏日“蜂”狂季,小心蜇伤!

[复制链接]

867

主题

-5

回帖

7827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7827
发表于 昨天 17:0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密密麻麻、嗡嗡作响

炎炎夏日之际

又到了蜂活跃的高峰期

户外活动可能存在蜂蜇伤的风险

蜂蜇伤虽看似小事

但处理不当可引发严重后果


170304bthhc78z27oy3t0o.png
170305wykvekekhe46hkai.png

近期,我院就诊患者中,频繁出现因被野蜂蜇伤来就医的病人。其中,50岁的邹阿姨(化名)就是其中的一员。邹阿姨干农活的时候不小心被蜜蜂蜇伤,赶忙到我院就诊。急诊外科副主任宋宗民仔细查体,为其体表取出蜜蜂尾针52枚!

170305o4vwszffsfsl4slp.png
170307jb7b7is8osi7pboi.png


宋宗民介绍,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段,动物和昆虫也会躁动不安。蜂毒本身通常不会直接致命,但蜂毒所引发的过敏反应风险极大。倘若被蜂蜇伤后,出现全身荨麻疹以及呼吸不畅等症状,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!

170311sd522jyuo1eozmej.png

170311urxpip80x11o4xxc.gif
什么是蜂蜇伤?
170312msmktzs6mso1sonn.png
170312lssy7ss7mmoo0h0m.gif

蜂蛰伤是被蜜蜂、大黄蜂、胡蜂等蜇伤后出现局部和系统中毒症状,因蜂尾有管状尾刺,被蜇后毒液由此注入人体。蜂毒成分复杂,包括蜂毒肽、透明质酸酶、蜂毒明肽等,当蜂毒进入人体后如不及时抢救,可危及生命。


蜂蛰伤的症状:

1、蜇伤后出现伤处红肿、疼痛。

2、过敏反应:出现在蜇伤后数分钟到数小时,表现为迅速扩大的皮疹、红斑、荨麻疹、皮肤瘙痒、恶心呕吐、腹痛腹泻、喉头水肿、呼吸困难、烦躁不安、抽搐、昏迷,部分患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。

3、肾功能改变和肾脏损伤:可因毒素直接作用于肾小管或因溶血造成尿呈茶色到酱油色,腰痛以及全身水肿、少尿等,后期可表现不同程度贫血。

4、肝脏损伤:多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积致肝细胞坏死,表现为肝损伤相关的血清酶升高等中毒性肝病。

5、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影响:不同毒素所致的症状不同。



170314mdzppspu2w245faz.gif
蜂蜇伤早期如何规范处置呢?
170316hefzc3q0vzxbqwsf.png



针对蜇伤局部治疗

① 如果蜇刺仍遗留在皮肤者,可拔除或胶布粘贴拔除以及拔罐取毒针,切记不能用手拔除。

可以局部清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,或选择弱酸性液体如食醋(因为马蜂毒液多为弱碱性,食醋擦拭可以缓解红肿;而蜜蜂毒为酸性,可用肥皂水涂抹)。如果疼痛明显可以用冰块冷敷。

③ 如果蜇刺仍遗留在皮肤者,可拔除或胶布粘贴或拔罐取毒针,切记不能用手拔除。




尽早来院就诊,评估病情

早评估指一经诊断,需要即刻作出评估。根据胡蜂蜇刺的数量(间接反映胡蜂数量及毒液量)、有无过敏反应及其他器官受损情况进行病情分级,按级别进行相应处理,如果出现呼吸困难等明显全身症状要立即来院。


预防措施
170316gixq13xx31ccwjmw.png

1、户外游玩或劳作时应观察周边环境是否安全,是否有蜂巢或野蜂出没。

2、不招惹、捕捉蜂类,远离蜂巢蜂群,外出时最好不要使用香味浓郁的化妆品。

3、尽量不着颜色亮丽的衣服,尽量穿长袖衣裤、戴帽子。如果不小心引发蜂群攻击,千万不要四处乱跑,应该蹲伏不动,更不要反复扑打试图反击,否则只会招来更多蜂类的攻击。可以用随身携带的衣物遮挡头脸和身体其他裸露部位,耐心静候,待蜂群攻击平息后,再慢慢离开。

4、户外遇到蜂蜇伤也可就地取材,采用鲜马齿苋和夏枯草捣烂敷于患处可以减轻疼痛和中毒症状,并赢得施救时间。
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史记泰州

GMT+8, 2025-7-23 01:57 , Processed in 0.071332 second(s), 26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