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幅藏品是盆景园的“镇园之宝”,是省内仅存的明代盆景。关于藏品的来历,相传明崇祯年间,泰兴有一位季姓驸马,才气横溢,为家乡百姓做了很多事。返乡后便将这件古柏盆景带回家,从此盆景便在泰兴茁壮成长,后流失到民间,由“中国盆景艺术大师”王寿山的祖辈精心培育,虽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,仍枝干苍劲,造型 ...
作品创造性地将泰州(扬派)盆景创作理念运用到杜鹃花盆景创作中,造型生动、色彩明快、仪态万方,承古意于盆盎,唅今芳于庭廊,观之雅韵袭面、醇香馥郁,是泰州(扬派)盆景中不可多得的上品佳作。
这是一件清代中期的藏品,距今150年。新中国成立后移交泰山公园。盆景树桩古老,自幼栽培,人工行弯,虽历经百年依然风骨挺拔。经过精心养护和复壮,作者于2005年开始塑形创作,历时一月创成,依枝条分布而放片,片平而工整,前后观照、左右匀称,为扬派盆景风格之典范。观其枝叶旺盛,郁郁 ...
作品桩景似一只仙鹤和乐起舞,形真意切,生机盎然,妙趣横生。全株有枝盘四片,凌空横斜,直中有曲,流畅自然,枝片开合间距得当,呼应顾盼得体,主枝布点精巧,枝条收放自如,空间疏密层次分明。总览外廓,线条起伏,富于变化,给人灵动飘逸之感。
1979年全国盆景艺术展览会上获优秀奖1997年上海亚太地区第四届盆景赏石展览会上获铜奖2012年陕西安康第八届中国盆景展中获金奖
作品选圆柏老桩侧卧盆中,运用泰州盆景滚龙湾技艺,在阳弯处放片,形成三朵云片,远观“宛在彩云间”。盆景古朴中见清秀,平稳中见动感,圆柏天然生成的曲线,犹如笔下泼墨皴擦所成,自然美、意境美浑然一体,故名“虬龙绕云”。
作品承载着扬派盆景技艺的基因谱系,由已故“中国盆景艺术大师”王寿山先生的儿子王五保(王氏第六代传人)创作。盆景取材黄杨,树龄已达180余年,盆养与地培交替,以不同棕法平向整扎,叶叶俱平,宛似云片。在园林人的精心呵护下,百岁黄杨依然精神矍铄,苍劲强健,枝干如笔走龙蛇,蜿蜒流畅。桩部形似一羊, ...
作品树种为榔榆,树龄300年。运用泰州盆景“山林气”创新手法和多种棕法,从四面出片,形成大小不等的九片云朵。“片片多情绕碧岑,依依不忍分飞去”,四向观赏,皆现“山雾缭绕”之意境,故名“云恋奇峰”。盆景苍劲古朴、俊逸奔放,体现了自强不息、锐意进取的文化传统和精神特质。
2018年江苏省第十届(扬州)园艺博览会盆景展中获一等奖作品是匠人与舞者的对话、思想和艺术的交融。一盆枝叶稀疏的黄杨残桩,作者根据根部苍劲有力、杆身弯曲自然的特点,进行大胆创作,舍残条,立劲枝,藏意境。经过数年的塑形培育,目前整体造型风格已成,远观如水袖轻扬,翩翩起舞,是以得名。
泰州盆景属于中国盆景五大 ...
2013年第七届世界友好联盟大会中获“中华瑰宝奖”这是一件自然与人工、外在和内涵浑然一体的匠心之作。当古桩与山石邂逅,咫尺盆盎便有了灵性。通过巧妙构思,运用“景无限、式无定、意无穷”的手法,集艺术美和意境美、熔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。“袅袅凌空云两片,飘然出岫本无心。”一首无声的诗、一幅立体的画跃然眼前。
...